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提纲一,混凝土有几大技术性质,影响因素有哪些(大题)1,混凝土强度(重要)2,混凝土和易性3,混凝土耐久性具体影响二,掺合料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有什么区别三,水泥的水化产物有哪些及其占比水化前:水化后:(重点)四,配合比设计(计算题)五,减水剂的作用机理(大题)六,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,作用七,钢筋/水泥的技术性质;钢筋的标号含义八,砂浆和易性与水泥的不同九,水泥,砂浆强度测试规范(填空)/1分十,理论水灰比与施工水灰比有什么关系十一,钢筋的冷加工(大题)后面教的最后两节,看PPT标红环节。保温闭孔,隔音开孔。十二,水泥石的腐蚀类型
选择判断各10;填空20,客观题总共40
大题共60分
强调混凝土的强度,包括内在与外在
混凝土的四大技术性质:1·强度;2·和易性;3·耐久性;4·变形
包含抗压强度,抗拉强度与抗弯强度。其中,抗压强度试验标准条件是:20+-2度,相对湿度95%以上,试件大小为150mm立方体。其强度等级由“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决定”,保证率大于等于95%。
影响因素:内因(材料) 水泥强度等级;水灰比;骨料;外加剂。外因(施工条件) 施工工艺;养护条件;测试条件(包括试件大小与加载速度)
混凝土和易性又包括三大概念:流动性,粘聚性,保水性。PS:砂浆的和易性只有两个,需要做出区分。
影响因素:组成材料(用水量,水泥浆的质量,砂石骨料,外加剂);施工条件(施工时间,温度)
主要指标:抗渗,抗冻,抗侵蚀以及碱骨料反应
影响因素与前文相差不大
(1)和易性:
用水量多流动性好但是粘聚性和保水性下降,强度和耐久性下降
水泥越细,保水性和粘聚性越好,流动性降低,水泥浆过少混凝土干稠不易浇筑、不能很好包裹骨料表面,水泥浆过多造价大、易流浆、粘聚性变差
砂石骨料级配好颗粒间摩擦力小,便于施工,砂率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坍落度下降
减水剂在不改变水灰比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和易性,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
掺加矿物掺合料能改变水泥浆的稠度,从而改变流动性
搅拌到浇筑时间越长,坍落度越低,和易性下降
外界温度升高,坍落度下降,和易性下降
改善和易性措施:水泥品种适宜,增加水泥浆用量,尽量采用较粗的砂石,合理砂率,加外加剂,合理时间和和外界温度
(2)强度
相同配合比情况下,水泥强度愈高,混凝土强度愈高
水灰比大,强度低
碎石混凝土强度高于卵石混凝土
级配好,空隙率低,密实度高,强度高
含泥量或有害杂质多,强度降低
减水剂降低加水量,强度升高
矿物掺合料的活性效应和微集料效应使强度提高
搅拌时随意增加用水量或砂石用量、未及时调整配合比,使强度下降
运输、浇筑、振捣成型
养护温度较高,早强高,但对后强不利,越早冻结,强度下降越多
保湿时间越长强度越高
养护龄期,早期发展较快,28天以后增长缓慢
改善强度措施:采用高强水泥或早强水泥,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,合理砂率,加入减水剂与掺合料,降低水灰比,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,加强养护
(3)耐久性
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决定混凝土密实度和耐久性 提高耐久性措施:
提高抗渗性:采用低水灰比,加减水剂,加掺合料(粉煤灰,硅灰,矿渣)
提高抗冻性:掺入引气剂,掺入防冻剂
提高抗腐蚀性:采用特质防腐蚀水泥,混凝土构件表面涂刷防腐材料,新型复合材料取代钢筋,加入阻锈剂
提高抗碱骨料反应:使用低碱水泥,避免使用活性骨料,加掺合料
总体:硬化慢、早强低、后强高,水化热低,抗冻性差,耐腐蚀性较好,抗碳化能力差
普通硅酸盐水泥:硬化强度高;水化热大(不太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);抗冻好;干缩小;耐腐蚀
火山灰硅酸盐水泥:流动性差;抗渗好;不耐干燥,干燥条件下会出现裂缝,易起粉(适用于有防水要求的工程,不适用于道路)
粉煤灰硅酸盐水泥:流动性好(摩擦小);干缩小,抗裂性好;水化热低,后期强度高(适用于大体积,承载较晚的工程)
矿渣硅酸盐水泥:耐热性好,适合制做受热构件;容易产生泌水(固体颗粒下沉,水分上升并在表面析出的现象,会产生泌水孔隙,不适合防水),不适合长距离运输
什么时候选用什么种类的水泥(填空,选择,判断)
硅酸三钙(C3S) 36-60% 快热;早,后期强度高;不耐腐蚀
硅酸二钙(C2S)15-27% 反应慢,发热小;早低后强;耐腐蚀
铝酸三钙(C3A)7-15% 反应最快;释放大量热;早强高,后期降低;不耐硫酸盐腐蚀
铁铝酸四钙(C4AF)10-18% 中等,提供韧性,道路水泥中含量高
C-S-H凝胶 70% 来源于上文四大矿物成分;
Ca(OH2) 20% ;
AFt 7% ;
其他 3%
书,一共有两道计算例题,上课讲过。一个正算,一个反算。
砂率是要去整的(但是好像不用算)。上课讲的两道计算题,可能会改数据。配合比设计三大公式。富余系数1.13(这个要记,其他系数会给);体积法公式
配合比设计三大参数,计算组合材料关系:水灰比;砂率;单位用水量
两大作用 分散与润滑
以下表述可能与教材不同,以教材为准
减水剂分为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,亲水基团附着在水表面,憎水基团附着在水泥表面,通过电性斥力使得二者分离,起到分散作用和润滑作用(考试写这个,先写机理,再写作用)
分散作用:这是减水剂的主要机理之一。水泥加水拌合后,水泥颗粒间因分子引力和电荷作用形成絮凝结构,包裹了10%~30%的水分,导致水分无法自由流动,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。减水剂分子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(亲水基团吸附与水,憎水基团吸附于水泥表面),使颗粒带上相同电荷(通常为负电荷),产生静电斥力,破坏絮凝结构,释放被包裹的水分,使水泥颗粒均匀分散。这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。
润滑作用:减水剂分子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后,降低水和水泥颗粒间的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,形成一层稳定的水化膜或润滑膜。这减少了颗粒间的摩擦阻力,使混凝土浆体更易流动。同时,释放的水分参与润滑,进一步增强流动性。
作用效果:
1,水泥量不变,用水量不变,增大混凝土流动性,增加坍落度。
2,水泥量不变,流动性不变,减少用水量,增加强度
3,强度不变,坍落度不变,减少水泥用量
水泥浆:硬化前,润滑作用,赋予流动性,便于施工。硬化后,胶结作用,将骨料胶结在一起,使混凝土产生强度。
骨料:填充作用,骨架作用,降低成本
拌合水: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外加剂:改善拌合物流变性能,调节凝结硬化时间,调节气体含量,改善耐久性
掺合料:
(1)活性效应:活性成分+氢氧化钙->水化硅酸钙
(2)形态效应:降低有效水灰比
(3)微集料效应:填充孔隙->提高密实度 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
水泥的技术性质
Q代表屈服强度。例如Q235 表示屈服强度为235兆帕。
质量等级分为A、B、C、D
脱氧方法符号分为:F沸腾钢,b半镇静钢,Z镇静钢,
砂浆的和易性主要体现在流动性与保水性
其单位与标准是什么?
流动性的标准是稠度,稠度越大,流动性越好
保水性的标准是分层度/保水率,要求分层度小于等于30mm
水泥砂浆 40x40x160
砂浆 70.7mm正方体
混凝土试件为150mm的立方体
相等
钢材在常温下进行机械加工(冷拉、冷拔或冷轧)使其产生塑性变形,而屈服强度得到提高,相应降低了塑性和韧性,这个过程称为冷加工强化 产生冷加工强化的原因:钢材在塑性变形中晶格缺陷增多,发生畸变,对进一步变形起到阻碍作用,因此,钢材的屈服点提高,塑性、韧性和弹性模量下降
(1) 软水腐蚀 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(溶出性破坏) (2) 盐类腐蚀 硫酸盐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,硫酸钙又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钒石(膨胀性破坏) 镁盐与氢氧化钙反应溶于水 (3) 酸类腐蚀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于水 一般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溶于水 (4) 碱的腐蚀 铝酸盐与强碱反应溶于水,且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导致水泥石体积膨胀破坏